近年来,麻栗坡县聚焦新时代乡镇党校建设要求,按照有领导机构、有场地设施、有授课教师、有培训范围、有培训内容、有制度保障的“六有”目标抓实乡镇党校“建、管、用”,11个乡镇党校年均培训基层党员干部、村组干部7000余人次,为基层党员干部增强政治素质、业务知识和履职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软硬并重”“建”阵地
按照“因地制宜、规范节俭、功能整合、一校多用”的原则,利用乡镇会议室可容纳多人的空间优势打造乡镇党校主教室,整合原会场内的座椅、讲台等设施,购置高清电视、投影仪、扩音器、幻灯机等电教设备和录像带等电教软件,实现乡镇党校硬件设施建设标准化。健全乡镇党校领导体系,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校长,副书记兼任副校长,班子成员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每年至少召开2次校委会,专题研究乡镇党校建设工作,形成由组织、纪检、宣传、妇联和共青团等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制定《党校管理制度》《教学跟踪制度》《培训工作制度》等制度,明确工作责任,规范党校管理,切实推动乡镇党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障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实现乡镇党校软件设施建设规范化。
“内选外聘”“管”队伍
突出教育培训“本土化”,把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优秀党组织书记、站所业务骨干、致富带头人等纳入乡镇党校师资主力军,让熟悉基层、贴近群众的党员干部走上讲台,形成集党性教育、理论学习、技术实训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教学阵地,使乡镇党校真正成为干部群众锤炼党性、锻造灵魂、提升能力的熔炉。握紧教学提升“指挥棒”,从“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的专家服务团成员、“三双”在职党员干部、退休老党员、先进模范、“土专家”“田秀才”、在麻经商且拥有一技之长的流动党员群体中择优选出一批具有奉献精神、热爱基层的优秀人才兼任乡镇党校教师,以先进人物现场讲解、交流经验、手把手教学的形式,强化“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先锋“基因”,不断提升党员群众的理论水平及专业技能,推动教育培训“接地气”“出新气”。全县共储备“主力”教师120余名,“兼职”教师30余名。
“多点融合”“用”党校
坚持把乡镇党校建设作为抓党建促兴边富民的重要抓手,在麻栗镇石笋村、天保镇黄瓜录村、平安坡村、老寨村建立乡镇党校分校点,通过创新激活乡镇党校培训一池春水,产生涟漪效应,充分发挥乡镇党校“两阵地一熔炉”作用。构建了党员干部培训为轴心,广大群众培训为辐射线,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全面铺开的立体化培训体系,由点及面推进93个村委会1972个村(居)民小组培训教育132期10万余人次,依托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服务将乡镇党校的实用技术培训搬到田间地头、种养基地,通过现场指导的方式,“点对点、面对面”传授茶树管理、魔芋种植、水果种植等知识,切实提升群众发展动能、产业技能、职业本能,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通过发挥乡镇党校熔炉阵地作用,通过学理论、看示范、唱红歌、练技能、说经验的方式,将“五情”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理念厚植到参训学员脑中,让党的理论飞进边疆寻常百姓家,融入老山精神“血染风采”、民族团结“紧紧相拥”、绿美建设“开拓奋进”的具体实践中,促进边疆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争做民族团结的“石榴籽”。
(冯育威、高春晓)
(编辑:吕静 排版:毕琰雯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