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麻栗坡县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疫情防控和维护边疆繁荣稳定的强大动力,突出党建引领强堡垒、“老山精神”引领固信念、宣传文化引领凝思想、法治教育引领筑防线、典型模范引领树榜样“五个引领”学史力行促强边固防。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面临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天保农场把党支部建在疫情防控一线上,在口岸社区马店、偏马、里头寨和红光社区新寨4个抵边居民小组新成立党支部,有效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群众守卡守边意识。八布乡结合实际成立疫情防控卡点联合党支部,组建党史学习小组开展党史、强边固防政策知识学习,乡党委班子成员利用夜间巡逻时到卡点适时组织以“老山精神”和新时代“西畴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党课活动,在乡内动员部分老党员到卡点讲授“党史故事”“边境战斗故事”等,牢固值守人员守边意识。杨万乡长田村委会组织了一支党员摩托巡逻队,巡逻队全部由农村党员组成,每天不定时、不定点在边境线义务巡逻。此外,县级各部门、乡镇机关各站所和各行政村党组织还把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到疫情防控一线,让党员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初心担使命。在农村和边境社区实施“红旗飘飘”全覆盖工程,党员户悬挂党旗,非党员户悬挂国旗,增强群众爱党爱国意识。
创作了大型音舞诗画舞台剧《国旗下的老山》,以舞台艺术形式再现老山精神、祖国情怀,专场演出《“让我来”勇扫雷障为人民》文艺晚会,激发群众爱国守边意识。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到烈士陵园、老山神炮遗址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爱国守边信念。开展“老山英雄老山行暨老山精神研讨”“千名干部上老山”等活动,加强对各民族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在县乡村建立新时代老山精神大学堂、学堂、讲习所三级宣讲平台,采取“百名讲师上讲台、千堂党课进基层、进军营、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措施,开设独具特色的史情、深情、战情、鱼水情、家国情主题教学课程,通过聆听老山故事、唱响战地红歌、学老山英雄事迹,为干部群众补足精神之钙。
将宣传触角延伸至全县8个边境乡镇边境一线,深入边境群众内心,形成277公里边境线上人人都是宣传尖兵,个个都是边防岗哨。充分发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国门书屋等阵地作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疫情防控、强边固防和民族团结进步等,通过送戏下乡讲清政策法规、文艺创作抒发爱国热情、图书补给丰润精神食粮等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文化传播形式,用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能理解、有共鸣的语言歌颂党和国家强边固边、兴边富民好政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边境地区党政军警民齐心聚力巩固边防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把边境沿线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强边固防关键抓实,组织30余名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调解能手和普法志愿者,分成3个普法小分队赴8个边境乡镇158个抵边村小组,以讲好“五堂课”开展“强边固防法治边关行”主题活动,提高群众法治意识。
围绕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内容讲好法治课,通过“以案释法”宣讲124场次,现场调解矛盾纠纷8次,让群众自觉参与到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和平安麻栗坡创建中来;围绕边境疫情防控复杂严峻形势讲好思政课,开展疫情防控知识集中宣传124场次,入户走访农户500余户;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讲好党史课,讲边疆发展变化,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团结课,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建设讲座108场次;围绕激发固边活力讲好“趣味”课,将装有民法典、公共法律服务手册等资料的“法治大礼包”发放至边境群众手中,通过广播、摆摊设点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法治宣传活动,举行“火塘会”“堂屋会”“卡点会”34场次,赶“转转街”集中宣传8场次等,覆盖6万余群众。
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纷纷请缨奔赴边境疫情防控重点路段卡点执勤值守,带动群众参加边境疫情防控,众多农村党员主动请缨加入边境疫情防控工作中。天保镇天保行政村八里河村小组村民王开学说,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边境线上,耕地就在国界边,种好我们的地,守好我们的地界,就守好了国家的国界。他发扬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30年来仅用自己的镰刀锄头就排出了上万颗雷,从雷场上刨出230多亩“干净”肥沃的土地,种上了黄花梨、油杉、澳洲坚果等,目前树木和药材经济价值超过百万元,还成立了合作社,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在边境线上,无数个像王开学一样的老百姓,他们用地界理念守护着祖国的神圣疆土。
(通讯员:王正委 陆永强)
(编辑:董飞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