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是“老山精神”的发源地,2021年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近年来,麻栗坡县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着力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不断增强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
强化思想引领,统筹抓好党性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育引导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成立天保国门党校,建成23个理想信念现场教学点,打造老山主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以及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以弘扬“老山精神”为主题的党性教育路线,通过进党校、唱军歌、走老山路、听战斗故事等形式,让弘扬“老山精神”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全县22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开设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把国家、国防、国土、国民意识深深植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深入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围绕县城、抵边乡镇、沿边公路、抵边村小组家家户户规范悬挂国旗,充分展示良好的国门形象和国家形象。在抵边村小组全覆盖开展感恩教育群众会,让边疆群众感受边疆变化、体会党的关怀、增强守边固边强边责任,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和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的重要抓手,坚持绿美建设“一直抓”,以幸福村建设为示范引领推动全县1946个村庄全面启动绿美村庄建设,着力打造富美边关,实现富美共享。截至目前,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7.069亿元,25个抵边行政村(社区)6类19项指标完全达标。2022年全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推进会在麻栗坡县召开,央视新闻联播曾用时1分40秒播出麻栗坡县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果,2022年抵边行政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80元,高于全县全州全省平均水平,25个抵边行政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均达10万元以上,基本实现了红与绿、新与特、美与富,点上出彩面上达标的建设目标,边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充分激发了边境各族群众“主人翁”热情,主动看好守好祖国的一草一木。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彻落实好把云南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目标要求,着力打造4条具有麻栗坡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教育基地)72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教育基地)271个。深入开展军警地共建,共建立“少年军校”5所、共建学校10所、共建单位5家,4次荣获国家“双拥模范县”称号。坚持基层治理“一网兜”,创新“1+3+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行“5—10户联防+1”模式,将辖区综治、警务、城管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将所有人、地、事、物纳入一个网格,全县构建全科网格7685个,实现“一网兜住烦心事”。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包村、联户、到人的普法工作,像扫除文盲一样扫除法盲,天保镇天保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5个行政村被命名为“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大力推行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管边控边模式,组建联防队伍400余支,形成了“军管线、警管口、民管片”的立体管控防线,13个抵边行政村被命名为“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边境一线“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
(罗文帅)
(编辑:冯鹤 排版:陆军 责编:郭韦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