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伊始,走进麻栗坡县董干镇一服装加工公司就业帮扶车间,机器转动的声音不绝于耳,流水线上的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正井然有序地缝布料、开口袋、缝扣子……经过繁杂的工序,制作出的外套、棉服、衬衣、夹克、裤子等产品将销往浙江、广州等地。这是公司负责人何明发花了二十余载到广浙一带“取经”后,为家乡“缝”出的一条致富路。
何明发,1979年出生于麻栗坡县董干镇新寨行政村摆谷村小组,因小时候家里贫穷,他小学四年级就被迫结束学业,之后便外出打工。自1994年起,他就长期在广东、浙江、海南等地打工。何明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一件衣服常常是大的穿完,小的接着穿,直到穿破为止。二十多年来,何明发一直从事服装销售及加工行业,在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也了解了货源及销售动态。
凭着丰富的经验以及对服装行业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2021年8月,何明发在老家摆谷村创办了摆谷服装加工厂。起初的车间可谓是“巷子太深人难寻”,加之受疫情影响,存在着“有订单没有工人,有工人没有订单”的难题,工厂规模小、缺资金、招工难,生存与发展成了大问题。正当他觉得事业举步维艰之时,政策红利的“东风”向他吹来。
在镇党委政府政策红利、就业岗位宣传的帮扶支持下,加上新寨村委会又入股了32万元村集体资金,工厂得以盘活并扩大生产规模。2022年11月23日,何明发创办的服装加工公司正式挂牌,目前有摆谷、者挖两个厂区。“在董干镇党委政府、者挖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注册难题解决了,生产车间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员工宿舍、员工食堂也得到了解决,感谢党委政府。”何明发说。
“在这里务工的工人上岗前都要进行岗位培训,参与培训人员达到上岗技术要求后方可上岗,工人工资核算采取计件方式,多劳多得,保底工资为1800元。随着操作技能的提升,部分工人月薪能达4000至5000元。”车间负责人李定友介绍说。目前,公司员工多以董干镇本地村民为主,年龄在20至45岁之间,现有员工43人。公司购置有源头索引、直驱索引、打扣机、花样机等57台作业机器。随着车间不断发展壮大,还需招收更多员工。
“在家门口的服装加工厂上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很方便、收入也稳定。而且,公司还为我们免费提供了食宿。收入的话,除了1800元的保底工资,还有业绩收入、奖金等。”技术工人陈晓丽开心地说道。
“目前,公司正在按计划生产销往浙江、广东等地的服装订单。今年,已经接到30万件服装加工订单,预计有480万元的产值;4万件衬衫加工制作,预计有28万元产值;4万个碾米袋加工制作,预计有24万元产值。下一步,公司将遵循小步快跑的发展模式,逐步积累生产管理经验,扩大生产规模。我打算把摆谷村的厂房搬迁至者挖村车间,实现流水线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达到150台作业机器、吸纳200余人就业的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何明发对于公司的发展,信心百倍。
(郑登杰 赵稳 刘芳)
(编辑:刘梅 排版:尹颖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