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2011年以来,麻栗坡县边境地区认真实施第三轮艾滋病防治人民战争攻坚工程,随着艾滋病检测、治疗、宣传、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艾滋病新发现感染人数6年保持平稳不升。
该县防艾办每年年初组织城区负责技术指导的业务医疗卫生单位召开防艾业务工作例会,分析全县艾滋病疫情,明确下步防控工作方向,做到重点人群重点防治。同时,每季度督促各业务医疗卫生单位认真核对目标书各项指标的进展,对工作滞后的单位给于提醒和通报。将分片区逐步培训覆盖乡镇村寨村民。共培训45个村寨村民2685人。同时,以部分村小组为单位,聘请村民为宣传骨干开展入户宣传,形成村委会—村小组—骨干—村民的村民自治防艾纽带。培训新增教师、新增机关事业人员、创业人员、留守妇女等共8000余人。将县民中、职中、猛硐中学作为艾滋病防治示范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以学生带动家长,扩大艾滋病宣传面。结合实际,将管理的感染者和病人逐步下移,采取县、乡、村三级管理模式,确保了随访质量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目前县级管理272人,乡镇管理89人,村级管理8人,同时,与关怀救助紧密结合,每月按规定标准在随访工作中为生活困难的感染者发放生活补助,促进随访工作、CD4检测工作和配偶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自2014年起实施为艾滋病防治一线医务人员发放特殊岗位津贴,调动一线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稳定了防艾专业队伍。目前共87人享受防艾津贴。在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PITC检测的基础上,扩大检测面,将城区2家民营医院纳入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范畴。结合全县每年艾滋病疫情特点,成功申报了天保口岸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项目、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项目、大坪镇宣传扩大艾滋病检测项目等6个项目针对跨境婚姻、流动人口和务工人群、青少年等重点人群进行艾滋病行为干预和检测,并将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及时纳入管理。
(胡忠萍)
(编辑 李正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