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以来,麻栗坡县铁厂乡吹响了“绿美村庄”建设的冲锋号,通过村委会选1个村小组打造树“点”,再延伸至村“两委”班子挂片、选村小组比拼这条线提升,形成以“点”上重点突破、“线”上整体提升、“面”上逐步推进的局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提升,以家庭小美聚合乡村大美,村民美好生活像“花儿”般盛开,乡村迎来美的“蝶变”。
铁厂乡全面发挥群众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突出典型引路以点连线成片,至今政府“零投入”,绿美建设已全面铺开。董渡村委会新营盘联防所在“绿美村庄”建设的带动下因地制宜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池塘,于今年6月获评文山州“最美联防所”,绿美建设由一处美迈向一片美的景象崭露头角。
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充分尊重村民想法和意愿,在广泛收集村情民意基础上,按照村民美好愿景进行规划设计,动员群众亲身参与村庄建设。在党组织的有力领导下,形成了书记“带头干”、党员干部“跟着干”、村民群众“自发干”的良好氛围。全乡干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2000余人次参与篱笆编织、花台改造、道路美化等工作,真正用双手打造了“绿美铁厂”。
因地制宜,本土为主。树牢生态理念,保证“绿美”建设原汁原味,突出生态之美、自然之美、农村之美。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水泥砖台、不引进外来物种,立足于保存记忆、留住乡愁、彰显特色、就地取材,利用本土石头搭花台、山中竹子围栅栏、林中杉木作景观、丛中花草作点缀。
没钱照做,小钱大做。思路民间高、资源山上找、人力村里出、花钱众人筹,政府没花一分钱、筹措的社会资金非常有限,还是把“绿美村庄”轰轰烈烈地建设起来。党委、政府邀请各村美术教师在周末等课余时间为各村画画添彩;动员群众投工投劳,自己打造自己的家园;主动沟通对接村中乡贤、包村单位,寻求帮助,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路上见景,旮旯见彩。充分利用铁厂喀斯特地容地貌特点,雕琢石刻、描绘石画、打造石景、制作石碑,石缝种树、旮旯栽花、田间精耕、地里细作,利用废旧石墨、花盆、瓦片等素材打造实体小景观,用石头立村标、用旧瓦片做花盆、用仙人掌点缀石缝,用石磨盘堆出党建文化长廊,每个角落都不放过、用心打造。
塑魂铸魄,培育乡风。从村史溯源、农业生产,到乡贤文化、文明风尚,从技艺传承、桑梓情怀到乡风民情、乡愁难忘,以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多种形式再现铁厂的过往和当下。各村提炼总结“村魂”文化,铁厂下罗湾“和”文化、罗家寨“干”文化、龙路“孝”文化、董渡边境村“固”守边疆决心,太和以“助”为乐的优良传统,关告以“惜”土引领群众生产生活、发家致富,等等,让村寨绿美有血有肉。
产业之兴,铭记于心。把“绿美村庄”建设与庭院经济相结合,让当地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院落和周围闲散土地等“方寸地”积极探索发展以兰花育苗、土蜂养殖、庭院苗圃、中药材种植为主的“庭院经济”。同时,围绕绿美庭院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打造旅游生态庭院,既盘活闲置资源,又打造宜居家园、发展乡村经济,实现绿色装满园、庭院地生金。
长效常态,绿色常在。持续推动“绿美庭院”“绿美村庄”评比授牌工作,直至90%以上的群众家庭授牌,直至100%村组达到绿美村庄目标,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收益奖补绿美庭院、绿美村庄建设路子,确保建设中必需的“小钱”。绿美庭院、绿美村庄命名授牌实行动态管理,通报退步家庭、村寨成为常态,及时摘去退步家庭、村庄牌匾,让群众将绿美庭院、绿美村庄评定作为茶余饭后最经常的话题。
放眼铁厂乡,在“绿美村庄”建设带动下,支部强班子团结,人心齐产业兴旺,各村处处呈现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村容村貌环境优美宜居宜业,村风民风家风文明和谐……铁厂乡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生活阔步迈进!
(铁厂乡党政办)
(编辑:吕静 排版:尹颖 审核:侯佑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