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微麻栗坡微信公众号
  • 麻栗坡党政客户端
  •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平安坡村的“幸福曲”

    发布时间:2022-08-17 16:06:11  

    郁郁葱葱的小山包上笼罩着薄雾,山泉水潺潺流下,山脚的梯田绿意盎然,梯田旁一幢幢充满民族特色的两层小楼……走进宛如画卷的麻栗坡县天保镇平安坡村,映入眼帘的一切不禁让人想起诗人孟浩然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眼前的美景让人很难想象,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危房林立、不通硬化路的小山村。

    2016年,平安坡村被纳入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从此,村寨开启了飞速发展的进程。平安坡村党支部书记韦开菊介绍,在工程建设中,上级有关部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以农危房原址拆除重建为主,非危房和公共基础设施适当改造提升为辅,始终保持原有民风民情和自然风貌,努力将平安坡打造成乡村休闲体验型旅游示范村”的思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建筑风格“三个统一”的要求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心绘制村寨发展蓝图。

    几年间,平安坡村不但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小洋房”,而且硬化路直通家门前,太阳能路灯、活动室、文化广场、公厕、垃圾房等主要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村民罗德华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住新房是他们家多年的愿望。看着新建好的房子,他心怀感激地说:“还是党的政策好,不然我这房子再过20年也建不了。”

    唱响幸福曲,携手奔小康。“共同富裕不能止步于建房修路,还要有过硬的产业支撑,村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韦开菊说,村民纷纷入住新居后,当地党委政府立刻把为各族群众铺就“致富路”提上日程。

    在上级有关部门帮助指导下,村寨整合“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等建设款项921万余元,因地制宜打出“林果种植+畜牧养殖+稻田养鱼+蔬菜种植+旅游服务”的致富“组合拳”。党员干部率先带头,带动村民种植百香果、火龙果等特色经济林果121亩。

    “去年,我们家仅仅是林果收入就有5万余元,而过去种植一亩玉米,一年到头才收入700余元。”村里像田茂聪这样依靠特色种植、养殖发家致富的村民还有很多。2014年以来,村里先后成立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杉木种植合作社各1个,发展了稻田养鱼100亩,生猪养殖1000头,鸡鸭养殖1万只,休闲农家乐5家,实现了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村民建起新房、栽下林果、发展产业,生活蒸蒸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团结村、富裕村,并于2020年8月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村寨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3064.67元,增长到2021年的16840元。2020年,村里的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出列,平安坡村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就业渠道更广。”韦开菊说,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村寨始终坚持“既要管肚子,又要管脑子”,从选优配强村党支部、村小组班子入手,健全完善村妇女、青年、治保、调解等组织,不断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同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文化活动室主阵地作用,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向村民集中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村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写入村规民约,同时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公共设施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让“讲文明、树新风、团结互助”等成为村民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整个村寨的“精气神”也因此而为之一振。

    “我们通过村民共同‘擦亮村寨面容’的方式,促进各族村民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韦开菊介绍,近年来,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各项事业也在村寨得到全面落实和发展,村寨不断把“守边疆、建家乡,聚合力、奔小康”的历史使命落实在生产生活的具体实践之中,厚植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村民切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力弘扬“老山精神”,用实际行动主动承担和践行为祖国守好边、固好土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凯歌。

    (邓金庭)

    (编辑:唐雪娇 排版:尹颖 审核: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秀美麻栗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