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近年来,麻栗坡县天保镇紧紧围绕“以景带村”的美好愿景打造特色美丽村寨,将“厕所革命”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贴满防滑砖的地面、纯白干净的蹲便器、便捷的冲水箱……小寨村的李老太家用上了和城里人一样“洋气”的厕所。“几年前,我儿子带城里的女朋友回来,女娃娃一进门就焦急地问我哪里有卫生间,我便带她去了,可城里女娃哪里用得惯咱这‘一个土坑两个砖,三尺土墙围四边’的旱厕啊,刚进去就捂着鼻子出来了,我只能又赶忙带她去表舅家那个冲水厕所,从那以后女娃再也没来过了。”李老太说,这件事让她意识到卫生厕所在咱们农村的重要性。
提起“厕所革命”带来的变化,天保镇的村民们赞不绝口。可在“革命初期”,不少村民都很抵触:“改厕会影响‘风水’”“太麻烦了,要不你直接把改造费给我吧!”“谁敢拆我家厕所,我就要和谁说道说道了……”
为了获得村民支持,保障改厕工作顺利推进,天保镇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带着项目办的同志挨家挨户解释政策、做思想工作。一趟不行就两趟,两趟不行就三趟,分水岭的村支书邓朝全跑得最多的一户不下20趟。
村民盘大爷刚知道要拆除自家厕所时,第一反应是不愿意,“拆它做什么呢?又不是不能用,我们老辈子又不追求时髦……”为了争取盘大爷的支持,90后的邓朝全主动上门解释政策,提出可以将偏院的杂物间改建成厕所。考虑到盘大爷的身体状况,邓朝全和施工队反复沟通、优化方案,以便大爷使用。“原来那个厕所漏雨,夏天臭烘烘、冬天冷飕飕,有一次下雨我还摔了一跤,现在的新厕所可好了,还能防滑呢!”看到焕然一新的厕所,盘大爷心里乐开了花,对邓朝全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理解、接受、主动参与到改厕中来,天保镇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一方面通过发放“政策明白卡”、召开村民会议、“院坝恳谈会”、利用村村响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村改厕政策,给群众算好经济、生态、健康三本账,让群众充分知晓改厕的目的、意义和政策;另一方面则是化解村民的抵触情绪,党员干部们都带头改,为“厕所革命”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从“要我改”变成了“我要改”。
“我知道国家政策好,我也确实想改,可我娃娃今年刚上大学,改个厕所少说也要2300元钱,国家补贴830元,剩下的1000多元我一时也拿不出来啊?”城子上村委会的黄大姐叹气道。
“这样吧,我给大家再算笔经济账。”负责改厕工作的陈帅说,“我们农村改厕资金实行的是‘政府奖补、农户自主、多元投入’的筹措机制——各项奖补资金合计每户830元,大家如果自愿选择投工投劳,自己掏的钱会少一些,我们也鼓励大家投工投劳、自主改厕,但是改厕有标准,大家得按标准建设。”本着经济、便民的原则,天保镇改厕施工鼓励各村组织村民施工服务队实施,成员全部为本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既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施工队伍的本土化,有利于加强村民间的沟通。
“一开始,我们担心改厕是搭‘花架子’,做‘表面工程’,中看不中用。后来,从厕所图纸的设计、厕具材料的选购、工程实施、日常管护,我们自己全程参与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把这件事给办实了。”分水岭村委会的村民盘朝培笑着说。
“一格二格L管,清楚顺序倒着安,垫层十一二公分,防止罐体往下沉,进粪直管和弯管,都要进入第一格……”为了帮助施工队的村民们更好地规范施工,尽早完成验收,项目办的小杨教村民背起了顺口溜,这个小个子姑娘那段时间天天戴着草帽、穿着防滑运动鞋往村上跑,人也晒得黢黑,却乐在其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天保镇的改厕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据了解,天保镇共摸排农村户厕3881户,其中:水冲厕3531座、旱厕350座。摸排公厕119座,其中:卫生公厕79座,普通水冲厕27座,旱厕13座。目前,天保镇已完成4座公厕、325座户厕的改厕任务。全镇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4%。各村各户因地制宜推进拆、改、建,在款式风格上,既有“盆景”又有“风景”;在如厕体验上,既有“标配”又有“高定”。
天保镇以点带面、串珠成线……当一座座白墙黛瓦的现代化厕所出现在每家每户,当文明如厕的健康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当农村环境迸发出现代化的勃勃生机,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好蓝图愈发清晰,新时代的“中国·天保”便有了新的定义,美丽乡村新气象和人民美好生活梦想必将不断照进现实。
(麻栗坡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冯光友 通讯员:高珊珊)
(编辑:唐雪娇 排版:尹颖 审核:李云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