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微麻栗坡微信公众号
  • 麻栗坡党政客户端
  •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罗洪军:边境线上不穿军装的“哨兵”

    发布时间:2021-08-09 15:36:26  

    “上坡气喘喘,下坡脚打闪”,这是中越边境麻栗坡县董干镇马崩行政村马崩哨所的真实写照。30年来,“哨兵”罗洪军一直默默无闻坚守在这里守护着边境,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日前,记者来到马崩哨所探访这位“哨兵”,眼前的罗洪军面容瘦黑,略显苍老,交谈时话不多。一早上的采访,他十分拘谨,只有在巡逻途中瞭望查看地形时,他的言语才慢慢多了起来。57年前,罗洪军出生在距离中越边境线8公里的麻栗坡县董干镇马林行政村坪子村小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5年,他得知武装部招收哨员时,罗洪军积极报名并通过考核,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兵”。从此,他来回穿行在中越边境线的高山上,开始了守边护土的生涯,这一干就是30余年。

    上世纪80年代,麻栗堡哨所因水、电、路“三不通”,周边不少有意入哨的年轻人望而却步,时间长了,同期入哨的战友也打起了退堂鼓,三五年内陆续离开了。罗洪军1988年跟随部队从麻栗堡哨所来到了董干镇马崩哨所,30余年,哨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而罗洪军就像伫立于边境线上的界碑,始终默默守护着祖国的边防。

    1997,中越边境恢复了平静,部队官兵离开了马崩哨所,当时部队为了帮助罗洪军解决生活问题,就给他留下了一张台球桌用于生计。1999年至2014年罗洪军还担任界务员守护着界碑,为了更好地看管好哨所,他把家人接到了马崩哨所,小儿子罗兴江还在昆明上大学,一家人的生计全靠一张台球桌和妻子顾才英做一些苗族手工服饰在马崩街上售卖,当界务员时,他还有一些微薄的补助。现在受疫情影响,马崩街已经没有往日的热闹,他们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妻子做手工服饰和大儿子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如此困难,罗洪军护边动力从何而来?他坦言道,在一次次的生死战斗、一场场血与火的考验中,当年看到部队官兵为了保卫边境前赴后继、英勇献身时,他就下定决心入了党,维护好界碑、守好边境。

    在采访中,罗洪军笑着告诉记者,现在他才57岁,虽然患上了帕金森病,但自己的脚还能走,眼睛还能看,如果真有一天走不动看不见了,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继续守卫边疆,保卫祖国。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小儿子罗兴江说,父亲守边护边的故事也一直影响和激励着他,他从小就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长大后学到一身本领回到家乡建设好家乡,守卫好边疆。

    30余年,罗洪军一直默默无闻站岗、放哨、巡逻、执勤、学习,坚守着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在麻栗坡,罗洪军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的化身、一种精神的写照,他不但影响着边境这一代年轻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影响到今后几代人。


    (麻栗坡融媒体记者:王云 郎贵棉 通讯员:罗洪军)

    (编辑:李云淑 排版:钟晓明 审核: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秀美麻栗坡

    更多>